大家都知道,自从1991年冷战落幕,北约就变成了全球最大的区域性军事组织。这个以美国为核心的多国军队,一直被视作世界上最强的军队,早在南斯拉夫内战中就已经展现出实力。现在俄乌冲突依然胶着,还是有很多人觉得,只要北约动手,乌克兰军队的逆境就会有显著改善。
不过现在,美国作为北约的主力,反而很想促成俄乌之间的和谈。在特朗普的推动下,乌克兰和美国的首阶段矿产协议已经签署完毕。接下来就要看泽连斯基和普京能否当面坐下来谈谈了。
不过,特朗普公布的和平提案中,有一项非常明确的内容:他期望西欧各国能组建维和部队进入乌克兰东部边境,监督双方的停火,并防止冲突再度升级。可是,最近传出的一个消息,让大家都瞠目结舌。
北约这么庞大的组织,竟然凑不出2万兵力吗?
英国著名媒体《每日电讯报》报道,英国国防部参谋长托尼·拉达金曾向欧洲同行提出建议,希望西欧能在乌克兰部署6.4万名士兵,负责执行所谓的维和任务。
按照最初的设想,这支由6.4万名士兵组成的“维和部队”是由40个国家联合组成的,大部分成员都是北约国家。其中,将有1万人来自英国军队。考虑到英国军队现在的总人数不到10万,这个提议真心满满。
最近有个消息人士爆料,在防长们的会议上,西欧的其他国家国防部长们直言不讳,算上出兵,也就能凑齐不到2.5万人的部队。换句话说,除了英国,他们连1.5万人左右的兵力都凑不出来。
光从数字上来看,39个国家居然连2万兵力都凑不出来,真是让人大吃一惊。
更糟糕的是,波兰、意大利和西班牙这三个国家,已经明确表示不会把地面作战部队派往乌克兰,这可是给英国泼了一盆冷水啊。
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各国对乌克兰局势的看法和 priorities 不同。很多国家担心地面作战会导致更大规模的冲突和不可控的局面,因而选择了谨慎的态度。同时,国内的政治压力和民众的支持率也是考虑的重要因素。
英国媒体在报道中也特别提到,除了人手不足的问题外,派遣部队的资金来源也是个不小的难题。
从军事学的角度来看,西欧各国要凑齐一支超2万人的地面部队其实不算难。但关键在于,这支部队到底由哪个国家来主导呢?即使顺利过了乌克兰这关,怎么才能确保这支部队不会被俄军打击呢?
想要在战区长期维持一支作战部队,可不光是投送人员和装备那么简单。光是为他们提供日常生存所需的食物、弹药以及后勤维护的零部件,就得花费不少钱呢。
如果这支部队不被纳入乌军的作战体系,乌克兰很可能就不会给他们提供补给。再说了,把一堆物资从西欧运到东欧,长期下来可是一笔不小的开销,这可不是现在援助乌克兰那种“一次性交易”能比的。
最关键的是,这支所谓的维和部队到底应该怎么来定义呢?
说到这,咱们得琢磨琢磨,既然这些兵都是北约国家派来的,要是他们跟俄军在前线发生冲突,甚至出现伤亡情况,是不是就得启动北约的那条第五条呢?这可真有可能引发美国和俄罗斯之间的全面战争啊。
说真的,这支部队能不能真正发挥维和的作用,大家心里都打上问号。俄乌战线那么复杂,西欧国家要想有效地监督停火,那就得把这些维和部队彻底分散到各个地方。要是遇上可能进攻的俄军,他们恐怕没啥反击的能力。
哎,中国的机会真的来了没?这可是个大问题!在国际局势日新月异的情况下,中国是不是能抓住这一波机会,发挥关键作用,真让人好奇。大家都在盯着接下来的一步,看看中国会不会在这个舞台上大展拳脚!
从中国的立场来看,自2010年起,北约对亚太地区的关注可谓非常高涨。它们不仅在日本开设了所谓的办事处,时不时对区域热点问题发表一些不当言论,让中北关系变得相当紧张。
考虑到北约自身是个区域集体防御组织,它在亚太的每一个动作,简直都是越界操作。再看看前美国总统拜登的一系列行动,其实可以发现,拜登一心想促成日本和韩国的和解,背后目的就是想整合这两个美国的核心盟友,建立美日韩的军事联盟,打造个“亚太版北约”的架构。在中菲南海问题不断发酵的情况下,拜登还曾突袭访问东南亚多个国家,试图把他们拉上美国的反华战车。
眼下看来,拜登的计划真是泡汤了。菲律宾在南海的行为,根本没能引起大家的响应。而且,远在欧洲的北约,连自家附近的地缘政治问题都处理不好,着实让人感到无奈和失望。
这背后的原因,主要是自冷战结束以来,西欧国家普遍走上了去工业化的道路,导致他们对战争的了解变得十分薄弱。组建那些所谓的维和部队,其实是需要不少弹药作为后盾的。
现在西方国家的硝化棉几乎全靠从中国进口,再加上欧洲的福利制度也在不断变化,很多军火厂的生产往往开得不够足。而且,中东来的难民更是让当地的治安压力倍增。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,西欧国家的军事实力想不下滑都难呢。
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,咱们可能得面对一个名存实亡的北约和一个摇摇欲坠的美国,这给我国的军事力量建设带来了新的需求。

